关于防抖函数和节流函数的区别,小白在这里就不介绍了,大佬们们应该都懂得,之前对debounce防抖一直停留在原始的代码阶段,重复频率操作,函数内部取消定时器,新增定时器,这样做,也确实能达到我们预期的一定效果,代码示例如下
function debounce(fn, wait, immediate) { let timer = null return function() { let args = arguments let context = this if (immediate && !timer) { fn.apply(context, args) } if (timer) clearTimeout(timer) timer = setTimeout(() => { fn.apply(context, args) }, wait) }} 复制代码
今天在翻阅lodash源码时候发现,作者的思路更缜密,通常上述做法,我们并不会关心性能,每次事件触发,都会主动销毁定时器,创建定时器,这无疑增加了性能消耗,接下来,我们来瞅一眼lodash的代码结构
function debounce (fn, wait, options) { let lastCalltime, lastInvokeTime, timeId //防抖函数 function $debounce () {} //触发fn function invokeFunc () {} //定时器绑定 function leadingEdge () {} //内部计算触发时间 function timerExpired () {} //重新计算时间 function remainingWait (time) {} //是否可以更新 function shouldInvoke (time) {} //返回 return $debounce }复制代码
代码结构如上述,首先我想说的是,作者的思路,而不是一上来,我们就扎进代码里,通过lodash的代码我想到了2点问题,如果有补充,大佬们下方留言
- 计算执行剩余时间,在首次进入函数时,并且记录调用函数的时间lastCallTime,由于作用域链的机制,我们内部所有的函数都可以访问都这个lastCallTime变量,然后我们就会开启一个定时器,这个定时器,不会被取消,内部会到指定wait时间后执行,执行过程中,会判断当前执行时间和lastCallTime差值是否大于等于wait,来执行,这里普及一个知识点,void 0 和 undefined,我们知道undefined不是关键字,所以存在被修改的风险,但是void运算符可以把任意运算变为undefined,所以推荐大家使用void,好了我们看代码
function shouldInvoke (time) { return (Date.now() - time >= wait) || lastInvokeTime === void 0;}复制代码
- 避免重复取消和创建定时器,这块小白感觉是设计最好的,之前我们的对应关系是,高频操作进入函数内部就是定时器 + 需要执行的函数,现在lodash这这个基础上多加了一层,timerExpired函数,timerExpired会在内部自动判断要不要执行我们传入的回调函数,invokeFunc,在它的内部机制过程中,会不断的去调用上述函数shouldInvoke,如果不满足条件,会去重新计算调用时间函数remainingWait ,避免延迟执行,看代码
function timerExpired () { setTimeout(timerExpired, remainingWait(Date.now()))}复制代码
上面就是我的收获,小记一下,文章水平有限,忘大家多多计较,附上地址